传统“信用卡”业务该如何改变来应对可能来自互联网的竞争业务?

by

in

信用卡凭什么赚钱

在我们的印象里,信用卡使用方便快捷(相对传统的物物交易和钱物交易而言),并且只要按时还款,就几乎没有额外的购物支出,极大地减少了购物中会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信用卡并且按时还款,对个人信用记录有很好的影响,在贷款等等金融服务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额度和优惠。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信用卡用户而言,他得到的几乎只有回报。相对的,发卡银行反而得不到非常多的回报(相对银行主要收入存款-贷款利息差而言):用户消费后按时还款,银行收到的款项要返还给商家;用户上交的会费几乎为零,甚至有很多银行的信用卡是免年费的;大量的资金被个人消费占用,而这些资金本可以拿出去放贷款收利息。

那就非常奇怪了,为什么银行还要花大力气推广他们的信用卡呢?甚至一些大学(如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卡的合作银行上海银行还要直接向学生捆绑校园卡、借记卡、信用卡呢?

因为能赚钱啊

我们首先考虑一下:保险公司能不能赚钱?

当然能了。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和风险系数成正比,而需要赔付大金额的都是小概率事件,相当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打了一个赌,但是保险公司的赢面大得多。即便是输了,仍然有足够的赌打赢了可以提供资金。最终仍然是保险公司盈利。

而信用卡的惩罚机制也就是在和用户打赌:用户能不能按时还款。当然用户的赢面是比较大的,银行通常收不到违约金(这笔钱会随着逾期时间极速递增,利率远远高于贷款利率)。如果用户最终没有还款,那么银行就可以采取法律措施。因此,即便用户没有还款,最终仍然会有一个强制力让银行收回一部分乃至全部损失。

但是按时还款的话,银行也没有任何亏损。对于银行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来说,每一笔资金都是有投资计划的。按时还款,这笔资金就能按时到账,就能按时发挥在该投资的地方。银行也就能按时收到投资的回报。

所以在信用卡消费还款这一个方面,银行至少是不会亏本的。

不过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信用卡消费后还款一般还会有利息。即便是一次性全额还款也有利息(不过很低几乎可以忽略),而最低还款的利息就比较高了,有时候会比贷款利率高得多。这些利息也是银行的收入。

如果大家有用过PayPal开网店的话就会知道,对于每一笔交易(包括个人之间的转账),PayPal都会从中抽成(具体好像有高达10%的)。信用卡消费也是有抽成的。在国内比较普遍的银联的pos机,在这些pos机上产生的消费,会有一定比例的费用被银联收走,银联会把这其中的一部分分给发卡行和收单行。据说这个比例大概有7:1:2(发卡行:银联:收单行)。也就是说,发卡行在信用卡消费的抽成中占了大头。每天都有大量的信用卡消费产生,银行也就有大量的抽成收入

年费收入上面提到过。现在国内的信用卡很多都是免年费的,也就是不用钱就能办信用卡。因此这部分收入几乎为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到国外去刷过信用卡。比如在日本就有很多地方有银联的pos机,甚至有些地方的ATM机可以从银联卡里提现。在国外消费的时候,除了消费本应付的款项,还有一笔外汇兑换的手续费。这个手续费是比我们在银行柜台直接兑汇要贵的。这笔钱(跨境交易手续费)也就被银行收走了。加上国家对外汇现钞出入境的管制,越来越多的买买买游客选择了信用卡这一类无现金交易方式。

以上这些都是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直接收入。但是除了这些从信用卡上直接获得的收入(平心而论和存款-贷款利息差真的差得很大),信用卡业务带来的巨大的资金流也给银行提供了充足的短期投资的资金。在上文我也提到,银行是希望用户按时还款的,因为按时到达的资金意味着可以按时开始的投资和及时的投资回报。

更重要的是,当你使用了X行的信用卡之后,通常情况下,你只能通过X行的账户才能还款。那么你的资金就被锁定在了X行。X行吸收了更多存款,就能做更多投资,获得更多回报。X行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向用户推销自己的其他产品,也就有了更多潜在的收入。并且为了更高的透支额度(更好的服务),用户倾向于使用信用卡消费,也就有了更多信用卡消费。

除了消费者方面,还有商家方面。银行有了充足的信用卡客源,能够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免费送pos机、及时到账的小额贷款等等),那么商家为什么不用你呢?这样既有了消费者的存款,又有了商家的存款。钱从左手倒到右手,对于银行有多少损失呢?并且在每一笔消费中,银行还有利润抽成。

有这样的本身不亏钱、潜在收入很大的模式,银行自然是要大力发展。


为什么信用卡要使用“先消费再还款”的模式?

消费者使用提前消费的信用卡,培养了消费者的一种提前消费的习惯。那么消费者在有了大额资金需要的时候,就可能不会是攒钱好多年或者找亲友借钱,而是找银行贷款——那银行就赚钱了啊。信用卡业务培养了贷款业务的潜在客源。


信用卡怎么应对互联网的竞争

据说现在银行仍然在砸钱推广信用卡,也就是说信用卡目前是赔本赚吆喝。

然而,他们强大的对手,花呗,依托拥有极大用户量的支付宝来了。花呗比信用卡更方便、费率更低。在我使用花呗中遇到的唯一问题就是:花呗的透支额度并不如信用卡那么大。如果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教师等),银行在采集了你的相关信息之后,会给你一个相对较高的透支额度。而花呗透支额度的增长非常缓慢,并且上限较低。但是银行绝对担当不起给所有用户一个较高的透支额度的风险。

有同学报告说,申请使用花呗的用户芝麻信用的分数需要到达一定数值。然而芝麻信用的分数的增长非常玄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花呗申请的门槛是什么。相反,银行信用卡申请的要求很明确,并且你超过门槛的标准越高,你开始使用时的透支额度越高。这可能是信用卡在花呗面前的一个优势。

为了应对支付宝带来的支付方式的颠覆式革命,银行业虽然反应较慢,但是已经有银行做出了应对方案:也做移动支付。不过这种方案在移动支付市场被两家瓜分的情况下究竟有没有成效我还是存疑的。

不过随着NFC技术在手机上的普及,信用卡无卡化变得可行。一只手机就是几百张银行卡。具体技术我就不展开了。将信用卡和手机结合,刷卡消费变成刷手机消费(类似于Apple
Pay),继续简化信用卡消费的支付,方便用户的使用,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反击。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