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前瞻与必然

本文较为硬核,为M_E在学习中通时的作业。原作业为:阅读《韩非子·五蠹》,谈谈韩非子的治世思想。

原作完成于四月初

 

一、梗概

《五蠹》是韩非的代表作,文风犀利,论据充足。从此文中,可以窥见韩非治国理念一二。韩非在文中指出了一个位于战国时期的国家需要提升生产力所需要进行的改革,并强调了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二、五蠹是什么

所提到的“五蠹”,指的是儒生、外交家(纵横家)、私人刺客、逃避兵役依附权贵者、工商业者。这五种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各有各的优势,也代表了各个领域的守旧势力。儒生具有文化上的优势;刺客和逃避兵役的人依附于贵族,具有军事和政治力量;工商业者具有经济上的优势。他们是实践韩非政治理想和进行改革的主要阻力。

三、韩非的理念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方向

由春秋诸侯争霸的结果看来,孔子所期望的“道之以德”[①]的仁政、霸主们所鼓吹的“尊王攘夷”[②]理念,最终都流产。这种理想主义的失败,其原因是违反了当时经济状态。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落后,社会生产力甚至不足以维持社会的日常基本运作,以至于孟子的理想不过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五蠹》中,韩非也提到:“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虽然社会生产力从总体上看是发展的,但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仍然落后,需要发展人口,而这些新发展出来的人口又不完全是有劳动力的,导致多出产的物资,尤其是粮食,不足以供养多出的人口。

韩非就此提出,只会消耗粮食、却不能增加粮食产出的人,是需要被消灭的蛀虫,也就是所谓的“五蠹”。要想消除这些人的影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根本上改变西周以来的以礼仪、宗族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因此韩非建议:“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摒弃之前文献中所记载的学术而用法令来治国,完善中央集权和官吏制度,削弱贵族的力量,倡导勇武的价值观。

由此推演韩非的政治主张一旦得到实现,将对一个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妨假设推演的国家为秦。秦国国内的贵族的权力由于官吏制度的完善和细化,进一步削弱;同时以爵位奖励战功,导致贵族数量进一步增加,贵族阶层的实力被分化、稀释。因而君主可以集权,推行新的政策阻力会更小,对军队的控制更完全,对基层的战争动员也更加充分。奖励耕战使得军队作战效率和士气得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得以调动,甚至可以吸引邻国没有土地的农民;国家有富余的粮食可以维持常备军,也变相地从贵族处收买了刺客游侠,使得秦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加强。因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战争中掠夺的人口和土地又增强的秦的实力。政治上的强权允许君主对违背自己意志的人,如传播“反动价值观”的儒生和工商业者,进行镇压或同化。

可以想见,最终秦能够统一中国,并且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发展的的规律,是高生产力的社会取代低生产力的社会。针对当时战国缺乏中央集权、各自为政和科技停滞,依靠人口和土地生产的状况,只有统一中国才能获得人口、土地。而统一中国,首先非中央集权不可:春秋战国列国彼此连年征战就是最初周王朝分封的恶果。历史已经证明了分封制的局限和落后,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自然要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韩非在战国末期提出“明主治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四、韩非的理念的得失

韩非师承荀子,荀子的性恶论显然给了韩非很大影响。韩非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并借此对儒家的德治、仁政的政治主张进行了全面的批驳,由此提出社会需要法治[④]。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社会的发展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需要的道德或是法律规范也会越来越复杂。例如古罗马的法律就经历了无法律到《十二铜表法》到《公民法》再到《万民法》的进程,法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法律体系。可见韩非提出强调法治的政治主张是进步的。

但是,韩非子的法治,与他所倡导的“势”、“术”又是分不开的,而“势”和“术”又是掌握在君主的手中,来约束、统治臣民的[⑤]。这种“术”和“势”的运用,实质上就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威权政体,君主大权独揽,由此又建立法治,以一种标准法可以约束。韩非寄希望于君主得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却没有想到君主在拥有无上权力之后可能滥用权力的带来的暴政。

可见,韩非在他的年代,已经是前沿的革命性观点了。但是囿于时代局限性,韩非的主张仍然有很多漏洞,也没有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并且对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韩非的政治主张,指导了中国之后上千年的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使得中国在古代世界有了非常强盛的国力,另一方面这种封建专制的传统也使得中国在近现代面对西方时屡屡受挫。因此也有人认为,如果韩非当时想到的不是君主专制,而是民主集中制,又会如何——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了。

[①] 《论语·为政》

[②] 《春秋公羊传》

[③] 《孟子·梁惠王上》

[④] 参见冯国超《人性论、君子小人与治国之道》,《哲学研究》2000年第5期

[⑤] 参见饭冢由树《<韩非子>中法、术、势三者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