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这本书读了也有些时日了。是今年4月选考前看的。买的是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当然是修昔底德写的。
虽然说修昔底德想要站在客观的、超脱的视角看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不可避免的,他是个雅典人,是个奴隶主。照我国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学家看,修昔底德虽然伟大,但还有很多不足。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主义和观点,毕竟你不能指望黑暗时代的人同意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然而奇怪的是现在有人可以接受并认同中世纪的死板观点乃至宗教迫害。
我其实最终没有看完这部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结局的。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注释和修昔底德颠来倒去的叙述顺序让我越发地怀疑雅典要战败——事实果真如此。当我看到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的时候,我结束了我的阅读。我已经知道结局了。
真的很伤心。我对雅典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从心底里我是支持雅典的,虽然这种制度有它根本上的缺憾:不够广泛。但我就是喜欢。那是一种精英对底层的专政。精英不用考虑自己的生活来源,只用在政治、文学、科学上努力突破。当然这是很反历史唯物主义的。但是要我说,这其实是时代的社会分工的结果。但这种结果一代代相传,变成了反动的、不合理的。虽然伯罗奔尼撒战争实际上是精英(统治阶级)之间的内斗,为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但却不可避免地需要奴隶的生产支撑。比如修昔底德就提到,希洛人的逃亡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慌,正是因为后者的所有生产都依赖于前者的劳动。再有就是奴隶主和奴隶主之间的战斗,只是他们限于对自己这个阶级所有的资源的争夺。一旦奴隶造反,那敌对的奴隶主就会联合镇压。
阶级内部的矛盾还是会在阶级之间的矛盾前让步的。
喜欢雅典还是因为这种所有精英的话语权(讲道理)都是一样的。大家对问题可以礼貌地争辩。而非斯巴达那种家族搞搞统治。所以我还是讨厌罗马那群人,把好好的罗马搞成什么样。
还有是因为雅典海军强。
那个时代的政治、外交,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拿钱、国家安全保障拉盟友。因为争地盘和地位打仗。有不同的也就是作战方式和战术。战略都是一样的。因为武器变了而人没变。
比较神奇的是古希腊人的城市攻防技术。说起来那是有铁器都应该是大佬了。那会儿是多会儿?公元前四五百年!中国也就刚有了铁器。希腊人是直接铁板上去。讲起来都是石头筑墙、铁皮外包。你这怎么生产得出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资源!希腊奴隶搞得?攻城那就更厉害了,铁皮石墙都给你拆掉。虽然修昔底德强调真实,我还是觉得这不对。包括有关黄金的数量。希腊这么能产黄金?我知道色雷斯资源是不少,但也不至于挖出好几吨黄金堆在雅典卫城吧。
很可能有夸大的成分在。他的前辈希多罗德不就曾说北非沙漠里有人那么大的蚂蚁吗?
质疑归质疑。但是这本书很难看下去是真的。因为修昔底德的文字朴实,叙事的时候修饰很少,所以看起来比较吃力。不会有什么:
伯利克里饱含热泪,哽咽着说:“大家等下,我有话想对大家说。”
雅典人没有听到。
他又大声说,带着哭腔……
(以下《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讲话》)
也不会有:
德摩斯梯尼站在舰艏,拔出雅典公民们赐给他的宝剑。这把剑上纹饰着很多增强力量的咒文,是在雅典娜的神庙里祝福过的。他借着宙斯的女儿雅典娜赐予他的力量,迎着风大喊:“雅典的公民们!……”
这不是他的风格。加上这个版本的翻译用智障一般的谷歌翻译风翻译了英语版,动不动来个“真的,谓语+其他部分”,或者“句子,那么,句子”。显得更加质朴和难读。可以仿写一句给你体会一下:
真的,知道了商务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的翻译风格是这样的,那么,就不要再买《高卢战记》了。
而且修昔底德智障一样的排序,你时常要在好些年份里来回跳转,有种秘技·左右反复横跳的感觉。
批评家认为修昔底德好在真实客观,只有他亲身测量过、经历过、求证过的内容他才会写出来,比起很多后世的歪曲事实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好得多;不好在囿于奴隶主阶级,没有全面地看世界,比如奴隶如何、当时的艺术文化如何,统统没有写,而希多罗德就会耳闻则记,所以他的《历史》一书就很详细。
针对这两个观点,我都只赞同一部分。首先,历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但是历史资料的获取是难以鉴别的。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歪曲事实的原因,恰恰是他们没有拿到正确的真实的资料。如果没有赫鲁晓夫的揭露,恐怕斯大林仍然是受人爱戴的领袖,历史书里也不会对他有那样负面的评价。第二点,这是一本战争史。《历史》严格意义上说,讲的是希波战争时期的历史,因此方方面面都会讲到。而修昔底德很明确,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是讲这场战争的,只讲与战争直接相关的事情,因此有关文化艺术方面他就只提到了几出有关战争起因的戏剧。这种写作方针虽然可能忽略了一些历史,但是更能突出所要讲述的历史,是合理的。
这场战争之后,希腊就烂了。古典的接力棒要由罗马接下去了。但是罗马又有什么建树呢?我觉得吧,古典时代在雅典投降城破的那一块就结束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