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Daily
-
【老年出游】复仇!吴国讨伐战复刻
本来今年暑假又不打算回家。然后爸妈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去旅游。家里老人本来发愿要走遍国内四大佛教名山,现在就差一个峨眉没去过了。所以就去四川玩(原计划)。图片拍得不少,有家人的就不放上来了。你看到的要是觉得惊艳必然是修过的。手里只有2870和50/1.8(不得不说这个1700的头是真的好玩),主要是50/1.8拍的内容。 【Day1】成都 因为刁哥也要回成都,所以就和刁哥买了同一班从PVG出发去CTU的飞机。刁哥真的有钱大晒啊,买的公务舱。于是就带着经济舱的我走VIP通道、VIP候机室……爽么还是蛮爽的,白嫖一波极致PVG体验。然后久违地买了一杯星冰乐,没记错这一应该是我自从哈儿星巴克改用纸吸管以来第一次喝星冰乐。果不其然,不小心咬了一下吸管,就是满嘴毛了。 我的飞机比家里人的早几小时落地,就先被刁哥父母接机带走了(没能第一时间体验成都地铁,不过之后会在“公共交通”章节里讲的)。我们先去了太古里。那里现在不让拍照了我ctm的痴汉。在太古里那家14年开业的“网红书店”买了一本宫崎市定的《中国史》,精装书,非常贵。我反正是被这书店恶心到了,非常吵不说,一地倒在地上挤在书架边以及过来打卡的迫真读书人把一个地下1层的书店搞得像个吸鸦片的洞窟。光线设计虽然是低色温的暖光,但主要以射灯为主。刁哥在这里淘到了福山老贼的一本书。这老贼的书是应该不会再重印了,不过学校图书馆和宿舍楼里都有得借,我是不想收进来藏书。出售的书也以精装书、软核科普书居多,硬核书有,少。有一些外文书卖。 和刁哥逛了逛成都市区,发现支付宝在成都最大便利店连锁里已经开始布局人脸识别支付了。不得不说,我们产业实践去的那个哈儿企业是真的木得机会啊。 晚饭时和刁哥一家人吃的火锅,据刁哥说就开在他小学隔壁,每次他离开/回到成都都要吃这家。就味道而言,我觉得锅底大家都差不多,不过料比海底捞新鲜、有劲。咱也不是火锅行家,吃不懂这细微差别。 晚上睡觉的地方是我爸找的。非常垃圾。消防安全也木得。窗外就是成都主干道,吵得睡不着。 【Day2-3】峨眉山 很早很早就出发去峨眉山。四川实际上应该分在UST+7的时区,所有操作都比上海相对日出晚1小时。然而我还是在6点多出门了,相当于我在上海5点多就出门。 我妈买的肥猪网上的峨眉两日游旅游套餐。五个人和别人拼团,一团有十几个人,有一个导游。导游很会说骚话,但是骚话还行吧,除了令我反感的公然传教(在场的有未成年人)以外总体正常,也给我们排了旅游纪念品的雷。 峨眉山上人非常非常多。多到什么地方都有人。正好这个去的时间是旅游旺季+峨眉山雨季。别的景点可能是看人海,峨眉山就是雨伞海、雨衣海、真的海。我们第一天去的是金顶,也就是峨眉山的主峰,所谓“普贤菩萨的道场”。 旅游大巴到了半山腰,换乘景区的接驳大巴,这里又要收费,并且是不含在峨眉山门票内的。半山腰是我们住宿和用餐的地方,行李都寄存在此处。然后旅游大巴把我们送上一个平台。说老实话,下车了全是雾,我也不知道身处什么地方。就只感觉,冷,啥也看不见。 峨眉山的登山步道真的非常不好走。首先一个就是湿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8月峨眉正值雨季,雨雾天气很多,甚至有时候还有雷暴。步道上的水长时间干不了,山上所有的东西摸上去都是湿的。对老年人就非常不友好。而且步道修成的时间应该非常久了,很多石头都已经被游客踩得很光滑,而且有很多台阶都破损了,上山时还好说,下山真的非常考验平衡和敏捷。对老年人非常不友好。 其次就是刚刚提到的,人非常多。在峨眉山山下导游就给我们通报过情况,根据去年统计山上日均有一万六七人,而我们去的前一天山上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之众,“接近景区日承载量极限”。上山步道上就有相当拥挤的人流了,又给本就不易的爬山增加了新的难点,整个爬山过程中,我基本没法跟紧家里的老人。以我的理解,这完全已经“超过了景区日承载量极限”。 要到金顶可以选择自己爬,也可以选择乘坐缆车。要再交一笔钱。排队排了3小时,坐缆车上去只用了5分钟。倘若能像华山抑或是黄山那样,使用滚动式小缆车,一车坐四五人,我觉得效率应该能高不少,至少等待体验会好一些。然而峨眉山使用的,只有两台分别能承载100人左右的大巴式缆车。 到了金顶以后说实话我是愤怒的。为什么金顶能有那么好的台阶,而且这个台阶叫做“朝圣大道”?你在山顶上整个几十米高的十面普贤菩萨的金像,说真的我觉得没什么,但是为什么走的人更多、磨损得更严重的爬山步道景区方没有整修,而选择先整修了金顶的所谓“朝圣大道”呢?难道说比起信众脚下的路,普贤菩萨更喜欢自己脚底下的路要干净整洁么? 大雄宝殿后面的小屋子里明码标价放着一些供善男信女“供奉”的佛像,普贤菩萨金身下面中空的莲座里也有很多单位和个人“冠名”供奉的罗汉像。我大概明白了,大概这些人希望普贤菩萨在自己道场能有更好的体验吧。 金顶上的寺庙叫做华严寺,看情况应该是还在整修中,山门仍然封闭施工,游客和施主还要绕行才能进入寺内。在一处华严寺运营方张贴的重修情况说明里有错别字和语病,不过这并不能抵挡住持对峨眉山市(县级市)市的施主、市委市政府的溢美之词。还特别强调了政府给予的各种支持(有资金上的)。 按导游的说法,我们和普贤菩萨还非常有缘,因为我们上去前有大雾,看不全普贤菩萨金身;刚上去拍照留念那会儿,没有雾;要走的时候,又起了大雾。挺让人摸不着头脑。 说真的,不是有什么宗教信仰的人,这个季节真没什么去金顶的必要。旅游体验并不好,我也没体会到这儿有什么世界自然遗产的感觉(因为只有云雾)。我觉得金顶上真能普渡众生的,应该就是普贤菩萨左手边远处的手机信号塔了。 晚餐吃了一顿“改良”火锅,没有丝毫辣味,没有任何川味食料,甚至还需要就饭,味道也非常寡淡,既不重也不鲜。与中午在山下吃的所谓“跷脚牛肉”(其实还是一种火锅)比,真是判若云泥。然而哪怕是“跷脚牛肉”也比不过昨晚刁哥一家请客的正宗成都火锅。具体吃的内容会开个章节详细说,此处暂且按下不提。 非常非常累,到了半山的酒店几乎就是倒头就睡(先洗了澡)。 在峨眉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吃早饭,味道也十分寡淡。我甚至怀疑我回到了亲爱的故乡。 导游通知,去往第二天的景区的山道因为连日暴雨(?),山体塌方无法通行了。原本计划离开峨眉以后前往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也因为连日暴雨水位过高流速过高无法前往。 于是只能返回成都。路上,峨眉山市到乐山市的高速还因为暴雨封道了。 导游非常过意不去,特地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在乐山大佛对岸迫真远观乐山大佛的行程。真的就是远观,而且只能看到大佛的一半。我因为没有带超过70焦的头,就没拍。 【Day3-4】成都 从乐山返回成都已经是下午3点了。不过希望你还记得我说过四川的时区问题。下午三点应该是成都最热的时候。虽然峨眉山在下暴雨,甚至打雷了(金顶会在打雷时关闭),甚至我们大巴前脚走后脚就滑坡景区关闭了,但是成都,依然是一副热情的样子在迎接我。 傍晚去了武侯祠。薯粉非常快乐。而且学生证打5折,原价50只要25了。老年人免费。武侯祠人也非常多,不过还是有点看头的,毕竟我也是当年背过出师表的人。 武侯祠旁边就是锦里。就是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我众众众从从从人人人。旅游旺季,人非常非常多,挤来挤去,卖的东西都没法仔细看看鉴赏一番。不过应该和其他旅游城市大同小异。 晚饭吃了一家高级餐厅。我爸的一个暴发户大学室友请客。菜看是挺好看的,量是挺少的,充满了法式风格,味道上与英国菜接近,价格上对标高端日本料理,服务态度也蛮不错,总体进餐体验还行。毕竟6人只吃了700多,而且我不掏钱,我觉得这种逼格的就餐体验有是可以有,不过要是再好吃一点,量再能果腹一点就更好了。20年后我室友要是也发达了得想法子敲一顿。 果不其然我爸妈也没吃饱。回到旅馆附近发现有家火锅店还门庭若市,就进去吃了。果然成都随便找家火锅店都不错。人均接近海底捞,味道远胜海底捞。 第二天先去了杜甫草堂博物馆。这里没有什么藏品给游客看的,毕竟石碑、古籍,游客也不懂,更不要说这草堂里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还原的仿古建筑。如果是搞杜甫相关的学术研究,这里倒是有个杜甫相关的研究所,大门紧闭。我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公园性质的博物馆,至少是内部建设得非常类似苏式园林的景点,为什么要收一个人50的门票钱。里面有很多附近的老年人凭借免费证件(或者是买了年票)在里头遛弯、挂鸟。 杜甫草堂隔壁貌似是四川省博物馆,没去。 这一天手机死机了,在成都跑了一圈,最后还是打客服热线,接通了维修中心,按指示重启了恢复了手机。 之后就是马不停蹄赶完成都东站坐高铁去重庆。一个小时从成都东到沙坪坝。 一下车,重庆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我手机里的高德地图傻了,找不到路,也定不了位。8D魔幻都市名不虚传。然而这所谓的“8D魔幻都市”不过就是建在山上,又没有什么楼间距、楼顶楼,这才让人判不清楚方向。实际上看明白地图,还是很容易找到去目的地的路的。 晚饭是在磁器口古镇随便吃了点肠粉(对没错我就係精神广州人哦吾真是册那fak了之前广州游记没写)和酥肉解决了。 住在沙坪坝,离高铁站很近。 【Day5】武隆天坑 如同字面意思一样,重庆著名贫困地区武隆区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天坑三生三桥,是个天坑景点。 景区步道的问题类似于峨眉山的步道,不过没有那么多破损。我去的时候正在下雨,下到坑底用的时间远超预计。同时这个景点具有明显的骗氪行为。步行下到坑底需要连续步行40分钟以上,同时还要再在坑底步行约4km才能出坑。而乘坐景区的电梯下到坑底,也还需要约20分钟步行时间(目测,我是走下去的)。更为搞笑的是,电梯只有一部,一部大约承载20人。而我在坑内的观察,当时人流量在四位数级别。 这个所谓的5A景点能够吹嘘的恐怕就是张艺谋在这里取景过拍《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也在这里取了几十秒的景。什么随手一拍都很美,什么非常震撼,对不起,真的没有,因为我在坑底地面上。倘若我带了无人机飞一个,我觉得还能拍到好景色——但是景区禁飞。再一个,我没有12或者16的头。 更可笑的是,这个贫困地区的旅游景点运营的智力可能也比较贫乏。长达几千米的坑下游览步道,虽然平坦,却没有任何休息点。对于老人来说简直无法忍受。哦对不起可能有一个,但是旁边就有从几十米峭壁上飞泻而下的泉水,溅起的水雾能完美覆盖并打湿那个所谓休息点的桌椅;哦对不起还有一个,在步道尽头的相片领取处,那里距离多数疲劳游客排队等待乘坐接驳车的地方约有50米。非常建议这些旅游景点的运营可以带着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来自己的工作单位走一走看一看。 再一个,所有的小摊,不论是出售纪念品的还是零食小吃饮料的,都在景区出口。不知道这是不是重庆特色,重庆的几个其他景点也是这样。但是这几千米的步道确定不利用一下增加几个休息购物点?一方面提升旅游体验,游客可以休息,选择消费不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说不定就增加当地民众收入了。建议运营,如果能看到的话,仔细想一想。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景区内的消费场所,有一个《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时留下的一个小院子,那里有出售一些旅游纪念品、食物,以及拍照服务。但是座位非常非常少,大概有四五张桌子吧,而且位置偏近景区入口。 由于坑下的温度比较低,加上一直下雨,我淋到一些,有些头疼。天坑出来以后本来还要去地缝,这又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范本。但是我实在是jio疼捉急。加上家里老人也真是走不动了,所以又没能体验地狱一样的步行观景了。 非常奇怪的是,这个景点以地质奇观为核心,同时也设置了多个地质地貌讲解点,但是我没看到任何一个讲解点有人讲解这些现象的成因。 确实天坑。 【Day6】重庆 重庆是个网红都市,怎么一个网红法?多数旅游景点的餐厅门口都有一个牌子,介绍说“在本餐厅发抖音/快手视频打X折/满XXX元减XX”。导游小哥讲的东西满嘴跑火车,要说什么引用来源肯定木得,有就是抖音快手。三句话不离网红。所以我觉得也很有必要为“导游”专门开一章。 之前没介绍,武隆和接下来要讲的重庆一日游和三峡游船是在磁器口古镇的一个旅行社买的套餐,武隆天坑一个人要三百多,三峡游船三天两夜一个人要小一千,因为我们买的多,所以旅行社那个中年小姐姐又送了我们一人一个重庆一日游。送的嘛,不玩白不玩。 起得依旧很早,就像昨天去武隆一样早。坐上临时团的大巴,导游是个23岁的先辈,大连人。开幕雷击就是让我们预约渣滓洞和白公馆门票。一早上就非常沉重地去了渣滓洞,进了景区才发现根本没检查预约。然后排了几百米的队才缓慢地进入了渣滓洞的监狱围墙。墙上非常还原地刷了当时的标语,我觉得里面有大量的辱果和乳 千古完人的素材。不过没什么好拍的,怎么拍都是拍人流。离开渣滓洞的地方就是一排小房子,全是小商铺,卖义乌批发的纪念品。 渣滓洞监狱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请讲解员。 有意思的点在于,我参观的时候,有一队公安警察着常服从出口处进入了渣滓洞。原本我以为这地方是需要👮维护秩序。没想到他们也是来学习参观的,一人一个广播耳机,讲解员给他们无线电讲解。…
-
关于京アニ炎上事件
终于蹭上热度了 其实高中毕业的暑假去关西玩的时候是去过京阿尼第一工作室的,楼很小,大概只有温州做鞋作坊那么大,也可能更小一些。非常难想象那些优秀的作品就是在那栋黄色小楼里创作出来的。参见我的关西游记。 说老实话,我在去之前没看过京阿尼的作品,又因为当时他们已经下班了,所以也没有拍照。但是那年有一部京阿尼的作品《声之形》上映。我上大学,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看的就是《声之形》。当时是学校的Prism漫研社在学校的一个“音乐舒缓室”放的——其实就是一个在设计上是KTV但是总是被漫研社借用放映动画作品和演唱会BD。 《声之形》的话题有一些沉重,但又很贴近日常生活,是一个关于校园暴力和成长的故事。当时我还挺喜欢那样的作画风格的,也确实,那是一部剧情完整、制作精良的作品。一定要比的话,我觉得像是新海诚作画风格与Clamp叙事风格的结合。当然我那时候不是很懂尼萌二刺猿,看过就记了一下:哦,这就是京阿尼。 那些名作品我没有看过。高中时候的挚友曾经天天“京吹”“京吹”地安利我,我那时候没时间和机会看,以后也没有看;凉宫、Clannad久闻大名,一直没有看;后来出京紫,铺天盖地地宣传,让我不是很感冒,也没有看。大概我和京阿尼没有什么缘分,也没有强求的欲望。后来更是走向菌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泥潭,热衷于解构和反差,对于这些柔美的、治愈心灵的作品更加不感兴趣了。 现在想想,似乎从那之后我看过的柔软的东西,就只有和前女友去看过的《龙猫》(高清重制版)了。 世界正在变化,承平日久,东亚的人们大概已经忘记了尸山血海和硝烟了。与《声之形》这样的作品相比,我可能更会喜欢《龙马传》抑或是《坂上之云》这样宏大的严肃作品——即便那些画面柔和、情感细腻的作品也是严肃作品。 总有人把令和的第一把火与当年的平成初期各种社会治安事件相比。我并不反对这两个时代在社会环境上的相似性。但是必须要看到,当时的凶手的成长环境是什么,而这次的凶手又是什么样的人。对于中国的未来,我是很担心的,尤其是两国在历史轨迹上的高相似性。我总是感觉,这个相位差大约是30年。 从情感上,我是很不希望像京阿尼这样的动画公司倒下的。一方面是他们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他们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动画工业。他们的公司结构与东京的各家公司不同,京阿尼坚持培养自己的人才,并给予他们稳定的待遇。与此同时可能东京的动画学徒正在拼命适应老师的作画风格,或者东京的同行正在为这一单做完以后还能不能接到下一单而发愁 。 但是我又希望他能倒下,也许他的倒下能够让那些更大胆的、不在局限于个人生活圈子的动画作品出现。动画已经不仅仅是日本的文化了,动画也在深深影响着整个东亚。 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和社会不无关系,和你我每一个人都有关。但是此国怎,定体问。 希望京阿尼之炎上,能与查理周刊之爆破一样,最终能够推进当地社会更加推进文化产业的保护和自由。 以上。
-
关于19/07/18-20几天服务波动的说明
我信用卡到了,注册了linode的账号,把数据从conoha转移到linode上了。就这么简单。 可以通过这个码来获得linode的优惠(应该fd5a7b755c6daa294078ee76f7d525f441b94cd9 最近在忙一些别的事情,有空讲一下v2ray的配置和原理(粗略 过段时间有点想搞一个个人云盘
-
一个朋友的遭遇
这个朋友很显然是个立足中国现实,敢于说真话,敢于思考“未来中国将会如何前进”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坚定的相信中国在现行制度、现行方向下会越来越好的人。 可是他因为这些思考、这些支持和鼓励的话语,被社交平台的管理员限流了,警告了,删帖了。 中国的悲哀,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悲哀,就是反对者和支持者都不能发声。 宣传部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之前有人批判戏子、批判文化行业。 “民族魂”是作家,是文化行业。 那些人要捧科学家,捧实业家,捧…… 是谁让他们知道的呢?他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五四时候,炸使馆时候,保钓时候,真就大脑通电波啊都。 宣传在娱乐内容里,让人恶心,又是为什么呢? 好想再看一遍《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人间正道是沧桑》。 《矛盾论》《论持久战》 《谁是最可爱的人》《多余的话》 本性易改江山难易。
-
简析能源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作用
M_E在2019年5月23日在世界文明通论讨论课上的发言稿 不管是福山的“历史终结”抑或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的论断,都建立在“西方是世界中心”这一基础之上。福山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提出国家政府发展的终点是自由民主制,也就是当时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选择的政体。虽然后来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二书中对自己之前的结论做出修正,在“法治”、“民主问责”之外另加第三变量“国家治理能力”,但是仍然没有脱离“西方中心”的怪圈。而亨廷顿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解释现代世界体系仍然没有脱离“西方中心”的视角。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其他文明在世界上获得的话语权较弱,虽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但是终归没有如西方的几次工业革命、几次政治革命在现有世界体系建成中起的决定性作用。亨廷顿试图从一个纵观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待发展与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关系,但是这种看问题的范式放在很多特定的例子上就自相矛盾(例如伊斯兰文明的代表沙特会向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美国、东方文明的中国购买武器装备对抗同为伊斯兰文明的伊朗)。 我认为这两种从“西方中心”的角度出发看待世界体系的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他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生产力的部分。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不同的文明体系下的不同的国家,但是不同文明体系的形成是一个久远而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可以用西方文明发展的规律范式去套的。即便是同一文明体系中的不同国家也有因为地理、历史造成的不同。然而任何一种文明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和生产力,因此要去理解世界体系的形成,就需要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规律。阿瑞吉认为,资本主义崛起的第一体系是伊比利亚-热那亚体系,第二是荷兰体系,英国是第三体系,美国是第四体系。[①]伊比利亚人、热那亚人和荷兰人通过发现新大陆和国际贸易,也就是通过商品流通的中间过程积累了资本。这两个体系的形成主要是依靠优秀的船舶设计(特别是具备远洋航海能力的大型帆船)和造船业、商业来实现价值的生产。而英国和美国则是抓住了生产环节,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在生产力上领先。更进一步地,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风帆时代利用的是风力,蒸汽时代用的是煤,电气时代利用的是石油和电。直到现在为止,人类主要使用的能源仍然是化石能源,石油仍然是世界的主导燃料。[②] 现在的世界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能源与工业设施建设不均匀的历史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工业强势的基督教文明(或者还可以算上东方文明)与资源强势的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之间的矛盾才是当下世界体系的主体。矛盾的主体和客体内部也并非是一致的,也存在内部差异造成的矛盾,例如伊斯兰文明中的什叶派和逊尼派因为历史原因争斗千年。完整经济体系是文明存活的基本需求[③],但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个部分的分工,能源与工业的分布并不一致,导致了双方试图分别获得对方的长处来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例如资源优势的俄罗斯千方百计要维持国内的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④],而工业强势的美国则要重启国内的能源生产[⑤]、开发新能源[⑥]。 各个文明内部的矛盾,是由于各个文明自身体系的漏洞所产生的必然的不稳定因素。例如西方文明内部产生的“白人至上”民粹主义、迷恋“政治正确”的自由派精英,伊斯兰文明中的极端伊斯兰分子,东方文明中的泛民族主义。对于这种阻碍文明进步、反现代性且反智的思潮,乐观地说,这些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文明自我修正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些不稳定因素现在会加剧冲突对立,中短期内会阻碍文明的进步,而这很可能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对于文明而言,任何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乃至意识形态斗争最终都将让步于经济利益,而唯一的普世价值就是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够利用好能源就能创造经济利益。各个文明都应该警惕反智的极端伊斯兰、民粹主义、泛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些是阻碍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也是现有世界体系中的不稳定消极因素。 [①] 杰奥瓦尼·阿锐基:《漫长的世纪》,姚乃强、严维明、韩振荣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②] BP集团2018.6世界能源统计年鉴。BP集团网站: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2018SRbook.pdf。 [③] 王湘穗.美式全球化的终结与世界体系的未来[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5(03):16-36. [④] 俄罗斯出口商品中矿石等资源占绝对多数,而进口商品中机电设备、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工业设备占绝对多数,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s://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63208与https://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63209 [⑤] 美国2018年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J].能源与环境,2019(02):65. [⑥] 本刊编辑部.国内外新能源开发资料选登[J].水电与新能源,2019,33(04):79-80.
-
流动的美
动画,首先是一种绘画形式的扩展。正如电影是连续的摄影,动画也可以视为一种连续的绘画。摄影记录了静态的影像,凝固了时间和光影,让人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搜索某个时刻的美。而绘画没有光学成像造成的种种画面损失(如焦距外的模糊、曝光时间误差、光学系统的色差),获得的影像是最为完整的,美感也是最为完整的。虽然广义上的动画形式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是逐帧绘制的动画直到电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之后才真正发明。 动画的线性叙事方式取代了绘画的点叙事,扩展了剧情的内涵,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前后连贯的画面扩展了原来绘画美的内涵,也降低了观赏者领略美的难度。对于一般的受众而言,动画比起传统的绘画而言,因为有了前后文连贯的剧情(通常)、突出了刻意需要表达的内容,色彩、作画对象的内涵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而由此之外,具象化的画面内容让原本一维的、难以直观理解的文字内容让缺乏想象力的一般受众也可以接受。这实际上是将两种艺术形式结合,降低了接受的门槛。 逐帧动画中,每一帧都可以看做一幅画,因此一整部动画作品的绘画风格可以多次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这样在画面表达上有了更多选择。对于情感的表达,可以是写实主义的人物神态描写,也可以是浪漫主义的奔放的肢体动作,也可以是印象主义的大面积色彩表达,具有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而这种交叉融合的作画风格,也影响了动画的技法和内容。例如《鲁邦三世Part V》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所有的广角远景都是使用水彩绘制,甚至于有涂抹水彩时聚集的一些纤维团的痕迹,而近景却是使用赛璐璐上色法绘制的人物等。这种模糊与锐利相结合的画面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增强了动画剧情的戏剧性。 一张640*480的位图与一段640*480的动画相比,仅仅是信息量就是几倍、百倍、千万倍的提高。也许有人会认为细细品味一幅画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波动,可以体会到艺术家创作的技法,同样能够得到很大的信息量。然而这种信息是否就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呢?又或者说这些是有用的信息吗?动画虽然提高了信息量,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了有效信息在短时间内传达给受众的强度和密度。连续的蒙太奇剪切和闪烁甚至能让一般的受众癫痫发作(3D龙事件)。 动画的形式更易于传达艺术家的想法,但也更加考验艺术家的创作能力。第一点就是创作的工程量大大增加!上文提到,动画需要成百上千帧绘画。而实验动画的大师Back坚持手绘动画,一部几分钟的短片甚至需要绘制三万多张素描,耗时长达几年!这对于一些计划时长达到20分钟甚至60分钟以上的动画长片简直是不可忍受的。因此能够创作动画长片的艺术家往往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团队,多人合作完成动画。这也就催生了动画工业。 动画在很多时候都是电影工业的一种副产品。例如早期动画的创作往往是在电影公司的动画部内完成的。而最早的动画也是直接在电影胶片上进行作画,虽然被称为“真人结合动画”,但现在看来就只是一种电影的特效。到了现在,动画的叙事、分镜、绘制与电影越来越接近,而电影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特效代替拍摄。两者在工业上密不可分,有些影视剧甚至完全在绿幕前拍摄完成。离开工业上的联系,动画在艺术上也是电影的一种附庸。动画最初相较于电影的无光学损失的优点,在现在拍摄技术的发展面前不值一提了;而电影丰富的内容也推动动画向长片、大片的方向发展,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在动画片中的存在越来越薄弱。艺术家完全个人绘制属于自己的动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图形学)和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动画技术已经得到了几可乱真的水平。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纤毫毕现,动物毛发、织物纤维可以清楚地在4K分辨率(甚至更高)的IMAX巨幕上分辨出来,明暗分布可以做到与现实没有差别,人物可以像现实中的人一样有骨骼、肌肉、运动。一句话,动画创造了虚拟的现实。但是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动画现有的发展和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动画是否应该变得更加真实?虚拟的真实再真实,也不能够比真人的表演来得真实。倘若我们发展动画技术是为了创作更真实的动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回到百年以前,继续拍摄真人结合动画呢?虽然很多动画现在的确是真人结合的:采集真人的动作数据,渲染动画中的人物动作。 我认为太过真实的动画反而是一种本末倒置,我们不应该忘记动画的绘画本质!照相派固然是一种绘画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他流派也需要发展;把动画囿于“真实”的圈子,最终对动画的发展没有好处!而虚拟的真实发展到了某个阶段可能是令人可憎的(恐怖谷理论)。可喜的是,最近上映的《蜘蛛侠:平行宇宙》也有意识地在真实之外创造更多的与真实的不同的画面,选用看似不合理的色彩。整部动画的氛围更加迷幻而不是贴近日常生活,营造出一种“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效果。 动画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一般动画创作的门槛降低。多年以前麦克拉伦创作的各种实验动画,现在看来都是可以简单复制的。而技术发展的井喷时期,一些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掌握是,少数提前入场的人可以借机创作出个人的大制作。例如日本的新海诚在日本动画业界尚未完全掌握CG技术前,自己就可以创作出匹敌多人工作室传统大作的作品。但是从长远看,这种个人创作动画只会集中在低水平、短篇幅的动画上。 动画是一种流动的美,而动画史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种美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会去考虑这种美是如何创作的了。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动画的发展还有很多坑需要填,还有很多路没有走。 本文为M_E在上海科技大学动画史课程中的期末论文 写得非常仓促。感谢DaisyChu对我的大力敦促和支持鼓励。
-
明清封闭的海洋和海上贸易政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本文为M_E在上海科技大学课程“近代史纲要”中的习作。 原问题为:如何理解明清历史与近代历史的关系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近五百年间,中国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早在1371年朱元璋颁布了海禁令,“洪武四年十二月,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凡十一万余人,隶各卫为军。且禁沿海民私出海”[①],这种政策只有极少数间断,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才真正放开政策,但是对外经商的范围仍然非常有限。而到了清朝,这种封闭更加严重,甚至于对少数许可经商的商船的大小、规模都做了极为严苛的限制。[②] 而许可的对外贸易,又以“朝贡贸易”为主,这种贸易并非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而是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国威,追求政治价值。[③]这种华而不实的政治投资实质上大大损耗了国力,却没能够做到建立民间贸易往来以获得经济利益。这种“朝贡贸易”的极点,就是“郑和下西洋”。虽然中国通过这一远航行动同众多国家取得了联系,获得了大量朝贡,但是造成了巨大损失,“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④]。 而长期海禁之后的中国骤然开放,进入近代,这种突变造成的全国上下一致的不适应,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自我发展的循环和轨道,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走向。 一、封闭的海洋政策的成因 元朝时虽然有几次短暂的海禁时期,但总体上并不完全禁止海上的贸易。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之前的蒙古帝国的幅员辽阔,解体之后仍然可以通过陆上途径解决大部分的贸易;二是东方和西方的航海技术都不足以支持长距离、长时间的远洋贸易,而中国位于大洋西岸,受季风影响大,海况复杂,也难以保证贸易线的稳定;三是长期以来元和日本的敌对关系。 明前期,东南沿海有之前的张士诚、陈友谅等军阀的残余势力盘踞海岛。通过孤立来消灭海盗是在明初恢复生产、增强稳定的最佳选择。而在此之后,一衣带水的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大量的下层武士失去生活来源,与中国东南沿海失去生活来源的贫民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海盗“倭寇”。维持这些倭寇的物资显然来自于走私和劫掠。从维持海疆稳定的角度来说,大力清剿,甚至于远征日本是彻底消除倭寇的根本方法。但是明与元类似,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在维持国内稳定;除此之外,这时的明还有北方其他民族的威胁。对于一个大陆国家而言,保证自己陆地上的安全显然比保证海洋上的安全更为重要。因此明选择了继续封锁海疆和保守的海防政策。直到明改革制度,在军事上击败了倭寇,在经济上减少了贫民,东南沿海的倭寇才得以缓解。[⑤]而这时明在北方又陷入了更大的危机,对于沿海也就没有那么关注了。 到了清,与明前期海盗非常类似的郑氏集团盘踞东南沿海。得益于航海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⑥],郑氏集团对清帝国的威胁远较前辈为大,一度几乎全歼清军水师,逼迫清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海禁措施: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在收复台湾之后海禁相对放宽,但是仍有相当大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因为清缺乏有力的海上力量管控或保护海上的贸易,而对于清来说,也没有什么海上的利益值得维持一支强有力的海上力量去维护。海禁政策直到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后才完全取消。 二、封闭的海洋政策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诚然,明清执行海禁政策对维持政权初期的稳定、发展本土农业具有很大帮助。然而在明中后期时,就已经有欧洲人来到东亚,并且带来了相对先进的火器、商品。1557年葡萄牙商人贿赂明朝官员,就在澳门获得了贸易站性质的落脚点。1565年西班牙人就开始在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同期的日本有大名购买、仿制欧洲的火绳枪[⑦]等武器以及其他商品,并向欧洲出口商品,这被称为是“南蛮贸易”。足见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规模之大。 但是当时明清的海洋政策忽视了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收益和潜力,对于从海上购买的商品也仅仅限于满足军队需要的红夷(衣)大炮等装备。尤其是在15世纪之后,中国本土的火器科技优势逐渐被欧洲超过,缺乏欧洲所拥有的大型重火器科技的明对重型火器的需求大大增加[⑧]。虽然对于明来说有相当大的军火需求,但是政府主导的军火贸易的规模并不能和广泛、全面开放的民间贸易相比。加上中国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地区的生产力急剧增长,完全可以对外输出大量的商品。而明中央政府既没有收取进出口关税的能力,也没有这种意识,导致了明末国库事实上的崩溃。 清初的海上贸易存在,但并不是依靠中央的力量进行维持的,更多的是地方割据的“三藩”所控制的走私贸易。而到了清中期,清政府已经拥有相当的实力足以控制贸易。然而全国仅有广州一场通商口岸,最多时不过二十六家洋行与外商进行交易。这种严控的对外贸易造就了一方巨富,甚至造就了一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⑨]。而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有巨大数量的贫民。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变大,维持社会稳定所需要的资源也就更多了。 三、封闭的海洋政策阻碍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 明朝时虽然有来自海上的倭寇等海盗势力,本质上却并不具有推翻明政权的实力。即便是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以图谋下一步入侵明朝,在鸣梁海战中也被明-朝鲜联合舰队击败。而郑和的船队更是展示了明的造船业实力,也就是说,明的并不存在海上的威胁。 清前期虽然有郑成功这样的海上割据势力,但也并不能复辟明的国祚,可是清却多次围剿不成,最后是在长期的围困中才消灭了郑氏集团。而清对台湾的开发并不重视,多次发布禁令禁止大陆汉人渡台,甚至几次将台湾的汉人强制迁回原籍。 到了清朝后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就无法对海上游弋的英军舰艇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威胁,甚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联军沿海北上到天津大沽登陆。此时中国可以说既无海军,亦无海防。后来洋务运动中建设的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在几次战争中又全部覆灭。与同样锁国又被迫开国的日本相比,这种海军建设上的失败更加难以接受。[⑩] 忽视海军建设一方面和中国的大陆性有关[11],另一方面是长期封闭的海洋政策使得中国完全没有发展海军,陷入了一种固化的思维。[12]中国在海洋上的战略纵深相比陆地而言有限得多,因此中国需要将这种海洋上的问题移到陆地上解决。从明一直到清中期,海上都没有利益攸关的威胁,即便是有,也可以通过将敌人的力量引导到大陆上来解决。而西方军事力量的出现,使得海上力量对中国“一剑封喉”、直取核心地区成为可能,这种解决海上问题的机制不再有效,迫使中国改变应对的思路。 而对于中国来说,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正是从英军开始入侵的 1840年开始的。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脱离原有的发展轨道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内部有寻求开放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如此弱小,无法冲破原有的体制、政策。对于中国的统治者而言,“重农抑商”是几千年来维持稳定的不二法则。而这种稳定被从外部打破,“祖宗成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有识之士开始从外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近代中国的进程就这样在一次次改变和试错中开始了。 [①] 《明史》卷九一《海防》,北京:中华书局,1974,二二四三页。 [②] 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学术月刊》2006年3月号,第138-144页。 [③] 史志宏:《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第34-42页。 [④]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八。 [⑤] 王日根:《明代东南海防中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28-34页 [⑥] 郑成功为中日混血,其家族深受日本平户藩藩主的重视,其军事集团内有大量中国人、日本人、白人、黑人、东南亚人,并装备有进口的多种武器。 [⑦] 这种源自欧洲的火绳枪价格相当昂贵,只有相当强力的大名才能够大规模装备。在长篠之战中织田-德川联军凭借上千支“洋枪”的火力优势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武田军,使之从此衰落。而九州岛的岛津家也凭借地理优势作为贸易中转站获得了大量利益,在之后几乎统一了九州岛。 [⑧] 徐怿达:《从装备及战术角度分析宁远之战前明军军事失败的原因》,《才智》2018年第23期,第194-196页。 [⑨]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05-112页。 [⑩] 1922年日本和美、英、法、意商讨限制海军吨位,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1941年日本是世界海军第一强国,此时中华民国政府已没有海上力量,南京汪伪政权、伪“满洲国”有少部分小吨位的海防、江防舰艇。 [11] 中国的主体和主要利益在大陆上,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维持一支强大的陆上力量比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更为重要。 [12]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4年,第14-17页。
-
东奔西走的修行·东极岛
东极岛其实并不是在中国最东边的岛屿,或者说岛屿群。有主岛庙子岛(东极镇政府驻地),东福岛等等其他岛屿。由于行程安排问题,我并没有时间去其他岛屿,只能在庙子岛上度过(不到)24小时。 旅游开发 其实我并不是为了拍照技术的修行来的东极岛,最初只是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当然实际上东极岛之旅由于时间限制,并不怎么轻松。加上我自己作死要把一次旅游变成摄影修行,我大概把一只裸的89重机从上海搬到了舟山一个小岛上。 实际上东极岛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有也就是东福岛曾经作为韩寒电影《后会无期》的取景地。实际上我也并不准备在那里拍多少照片。我本意是找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爽爽。上海附近的地方,基本都人满为患。舟山海岛我是一直想去的。然后我妈一直撺掇我去普陀山拜一拜。 这不就是往人堆里扎人吗? 然后我突然想起来,这个世界上有个(群)岛叫东极岛。 大海真的美啊。万顷碧波,心随浪涌,使人不得不充满雄心壮志。舟山的景致,最美的也就是这些远离近海黄水的碧水蓝天。庙子岛的庙子湖(实际上是个湾),岸边是庙子岛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又很多民宿,质量、价格,参差不齐。我的建议是选择坐北朝南的有阳台的民宿。最重要的是阳台要宽敞。而且整个建筑群是依山而建,住宿爬山不可避。但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越高的民宿视野也越好,也更有度假的味道。 比较诡异的是,东极岛实际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景点,但是依旧游人如织,往返庙子湖码头与舟山半升洞码头的航线班班爆满。很多人实际上就是来和大海留个影的…… 加上海岛孤悬海外,物资相对匮乏,物价也不便宜,岸边的大排档甚至比舟山沈家门的贵多了。据说是岛民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捕鱼为生的,都转型民宿、大排档了。也确实,庙子湖码头边停泊的渔船只有寥寥几只(休渔期)。作为一个度假场所,实际上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庙子岛的海水淡化设施晚上休息(也就是晚上停水),电压也不是很稳。当然,在阳台的躺椅上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是很舒服的。 游客素质 游客来源主要是江浙沪,当然我也有听到东北口音的。相对而言,素质还可以。然而我运气比较差。 原住民素质 实际上开客栈、民宿的,不仅仅有岛民,也有很多是外地人。他们甚至本地人与外地人一起合伙开民宿。所有有意愿来东极岛旅游的游客请务必注意,这里是乡村,是渔村。当然不能指望原住民个个都是大城市里培养的谨小慎微的市民。 而且很多中年岛民带金链,纹身。给人一种化外之地的感觉。我也没看到派出所、边防部队在哪里。也许边远地区就是需要熟人纽带来维持的。 摄影 (待续)
-
关于延安红色文化传播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非常感谢延安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的相关领导、老师和志愿者安排组织的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延安的短短几天内,我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圣地人民的热情和历史的深刻。延安人是热情而粗犷的,延安的历史是光荣而沉重的。人的品质是易于我去了解的,而历史的沉重与悠久的红色文化却难以从延安的种种革命旧址、红色旅游中很好的体现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革命圣地的悲哀。 首先,延安的的确确是中国共产党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是革命者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还是走出这片土地的革命者的伟大成就,都是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去学习的。换言之,延安拥有非常深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积淀。但是就我在延安的几处红色旅游景点游览的体验看,延安这手好牌打得却并不高明。革命旧址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几处旧址的展览、讲解反反复复讲的都是同一群人、同一件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者就仅仅从与我同行的同学们的反馈看,这种重复的旅游体验是非常糟糕的,在最初两天的参观之后,我们已经对延安其他的旅游景点不抱太大希望了,已经失去了最初对革命圣地的热情。各个旅游景点通用的是一套旅游讲解、一组旧照片,那么我还有什么必要走遍延安各处的红色景点呢?而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填鸭式的旅游,人的一生能接受几次?我相信大多数游客只会来一次。延安的旅游需要针对不同的景点做出不同的创新和持久的迭代。 而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旅游资源展现方式的匮乏。位于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固然是很好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进行了全面、新旧方式结合的讲述。然而这样的展现实在太少,与之相似的只有中共西北局旧址的纪念馆。其他的旧址,不是钻窑洞就是钻山沟,不是木木地跟团走就是木木地听机械背诵的讲解。其他诸如《延安保育院》、《延安 延安》这样的舞台表演形式,是否又适合当下青年接受?或者说有多少观众没有在看手机?到景点听的讲解不如自己在手机上划拉几下去搜索百科,走遍延安的革命旧址还不如回到中学再学一遍历史课,舞台上的表演在其他的城市也有甚至更好。延安需要拿出不同的、甚至更好的文化建设成果来吸引游客。 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建设在寻常的旅游之外,还有一些机关单位组织的职员的培训。当然更多就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延安的革命旧址,再在回去之后上网抄一篇所谓的参观感想。与旅游景点同质化截然相反的是这些组织培训的机构的水平、资质参差不齐。对于写出人民群众热爱的文艺作品、振聋发聩的名篇警句,他们在此“学习”的不过就是“知道就行了”。走走形式的培训,使得红色文化建设传播不过是一个笑话。 延安的红色文化亟待新的、更吸引人的展现形式。 在鲁艺旧址,我们得到了“小小讲解员”热情而详细的讲解。这些来自景点周边小学的小朋友在讲解上的表现恐怕比很多其他地方的专职讲解员更好。红色建设从小抓起,这是一个方面。将这种讲解向社会更大的群体开放,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例如日本奈良的一些历史景点就有当地人志愿来讲解的,他们能够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讲述这个景点与他们的城市和历史的关系,甚至还有为此自学外语的老人。我相信延安人民的热情和思想觉悟绝对不会拒绝这样讲述自身与伟大史诗关系的机会。 同时我注意到,延安的革命旧址往往都有中英俄三语的标识,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多少外国的游客,更不用提外语的讲解了。对于外国人而言,陕西有兵马俑、有秦皇陵,但是恐怕他们不会知道陕西还有曾经的红都延安。延安能否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能否将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当然这是一个更为全面和长久的目标,需要延安的城市建设提高国际化水平。 我特别欣赏的是延安大桥街上延安百货大楼。倒不是说在这里逛街有多开心,而是这里有一家新华书店。这家新华书店有全国少有的红色书店的招牌,有临街几间店面的书架上摆的是与延安这座城市的历史、定位契合的书籍。并且有舒适的座位供读者阅读。既然是为了培训,不能光讲光辉事迹,更要讲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这样的书店正适合。延安人也爱文艺,炎炎夏日,还有不少孩子被父母带着外出学习舞蹈、乐器等等。相信更多的读书场所一方面能够满足延安本地人的精神需要,也能接近红色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目标。红色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几个景点摆文物,几个机构讲满堂灌,更需要学习者自己深入的体会。 时间仓促,我的水平也十分有限,对于延安的观察和思考必然也不够十分深入,希望我的一点拙见可以帮助延安更好的传播和建设红色文化。